Friday, December 28, 2012

為何視網膜剝離手術後,明明網膜復位了,視力還是不好呢?

在成功的裂孔性視網膜剝離術後,有些病人會抱怨視力恢復不佳,或有視物扭曲、變小、色調偏暗等情形,但經視網膜醫師仔細的眼底鏡檢查,明明網膜復位了,並未發現嚴重的問題,而很難與病患有效的溝通解釋。

近年針對波及黃斑部(視網膜中央)的裂孔性視網膜剝離手術後的追蹤研究發現,將術後視網膜都成功復位的眼睛接受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檢查,2.3% 到 9.3% 發現有視網膜下積液存在,直到術後2至11個月(平均6.3個月)才吸收。視網膜下積液有時會影響術後視力的進步,但針對有視網膜下積液的病患安排螢光眼底攝影,並未觀察到血管滲漏與管壁著染現象。

視網膜下積液之延緩吸收可能與冷凍治療的使用及視網膜下的沈積物有關係,因為冷凍治療會破壞血液視網膜屏障,使色素蛋白凝聚在視網膜下,引發滲透效應逆轉,促使積水由脈絡膜微血管叢流向視網膜下的空間,而導致視網膜下積水之延緩吸收。最新發表論文已利用電子顯微鏡證明視網膜下積液中存在豐富的蛋白質。

鞏膜扣壓也被觀察到會影響脈絡膜的血流,改變視網膜色素上皮層的極性,造成液體滲漏。術後發炎也可能導致視網膜液體堆積,彰基眼科部的研究發現術後服用類固醇因控制發炎,可減少視網膜下積液的發生率,並且有助吸收。此外,年輕人的玻璃體較黏稠,所以視網膜下積液的吸收較年長者慢些,甚至持續至術後六個月到一年。

自從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廣泛應用於眼科檢查後,開始陸續有關於成功裂孔性視網膜剝離術後持續視網膜下積液的報告,但對於是否會影響最後視力仍未有定論。因為光學同調斷層掃描能偵測出以眼底鏡檢查與螢光眼底攝影所不能發現的視網膜下積液,所以建議可應用於術後視力延遲恢復的病患檢查,以幫助良好的醫病溝通。

成功裂孔性視網膜剝離術後持續視網膜下積液,除文獻報告的雷射或服用類固醇等藥物可嘗試外,大多不需特別治療,以時間換取進步,但視網膜醫師必須耐心說明,使病患安心等待。


術後視網膜已成功復位,接受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檢查,發現黃斑部有視網膜下積液存在。



術後四個月,接受光學同調斷層掃描追蹤檢查,發現黃斑部視網膜下積液已吸收,視力也進步。

Thursday, December 13, 2012

還活著

每周三開車來回三小時赴診,但求服務鄉里無愧我心。

奮戰到傍晚,終於回家的路上,日月如梭歸心似箭,以110的時速奔馳在中山高時,右邊的視線瞥見有六七台車一個接一個停在路肩。

我第一個念頭是「怎麼有這麼多車停在路肩?」不到五秒鐘,我的車開不動了,趕緊方向盤右打,踉蹌地跟著停在最後一台車後面。

第二個念頭是「難道大家的車都爆胎了?」下車先察看自己的車,摸過四個輪胎,好像沒漏氣;向前走到別人的車子,有的破一輪,更慘的有車四輪全破了。

前面有位年輕人告訴我,已經報警了,好心地走向我的車子幫我檢查,確認輪胎沒破;我想應該可以試著離開,再次發動車子,可是無法移動。

我再次下車,在呼嘯而過的下班車潮中,蹲著查看車底,在黑暗中看到一條木樁卡在底盤中。我伸手拉扯,但木樁就是塊木頭動也不動。原來前面的車都是被尖銳的木屑刺穿輪胎,而木樁在路面彈撞中,卡進了車子的前輪間。

很快兩台拖吊車來了,一台停在最前面,一台殿後。有位師傅下車本來說要等警察來照相存證不可移動現場,但後來又說警方認為我們這麼多人與車停在路肩太過危險,所以要先幫我們下交流道。

其他爆胎的車依序上了拖吊車,師傅拿出千斤頂幫我將車抬高,嘴裡說如果木樁拿不下來就不跟我收錢,說時遲那時快,還好脫離了底盤,他查看沒有漏油後,跟我收五百大洋。


 20121212本該開開心心,近來衰神纏身,所幸還活著。

Tuesday, December 04, 2012

今天以前的我已經死了

但願今天以前的我已經死了

腦海中充斥著肉毒桿菌助威的嘴臉

Saturday, December 01, 2012

雪中送炭的阿媽

近來紛紛擾擾,非剖心切腹可以化解,表情與笑話都少了,只能設法把份內事做好。

在眼科手術室報到櫃台旁的牆上,掛有安迪沃荷風格的十六張拼圖,其中四張是技術員個人提供的炯炯眼睛,十二張是各個主治醫師的大頭照,當然有一張是我的。

因為本人天生一張大餅臉,所以設計師在套色之後,只有我的臉色比較正常,而其他醫師額頭與雙頰拼湊著不同色塊。

以下對話是接待姊姊轉述的:

我的手術病患阿媽報到時指著我的圖片問:「這是要幫我開刀的醫師嗎?」

接待姊姊瞄了一眼回答:「是啊。」

阿媽擔心的說:「伊生得這呢水,是真甲ㄟ曉(會)開刀某?」

接待姊姊 ....


這樣就夠了,真是雪中送炭的阿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