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1, 2015
Sunday, November 01, 2015
Saturday, October 31, 2015
舊瓶裝新酒「Eales' disease」
「Eales' disease」是由 Henry Eales 在西元 1880年首先報告,當時認為是非發炎性的網膜疾病,後來演變為視網膜血管的自發性發炎疾患(主要是影響靜脈)。病徵是反覆發作的視網膜與玻璃體出血,造成忽然視力下降。近來研究文獻認為 多與結核病(tuberculosis)相關,多發生於特定地區(如印度),與特定年齡層(15 到 40 歲)。
在2013年Journal of Opthalmic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有一篇關於「Eales' disease」診斷與治療的回顧,Biswas等人提出新的疾病分期系統,Stage I 為Periphlebitis of small (Ia) and large (Ib) caliber vessels with superficial retinal hemorrhages,Stage IIa 為 Capillary nonperfusion,Stage IIb 為Revascularization elsewhere/of the disc,Stage IIIa 為Fibrovascular proliferation,Stage IIIb 為Vitreous hemorrhage,Stage IVa 為Traction/combined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Stage IVb 為Rubeosis iridis, neovascular glaucoma, complicated cataract, and optic atrophy。
關於「Eales' disease」的致病機轉,現在多認為與結核病及對tuberculoprotein的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相關。50-70% 從Eales' disease 病患眼裡拿出的視網膜上膜以聚合連鎖反應(PCR)可驗出結核桿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其中MPB64 gene是最常被檢出的。但用玻璃體檢體培養並沒有長出結核桿菌,據以推論「Eales' disease」患者眼內可能沒有帶活菌,只有無活性的菌體或結核桿菌的片段 DNA。有研究推測「Eales' disease」免疫發炎造成的組織傷害,是被隔絕於眼球內的無活性結核桿菌所誘發,因為還是與典型的結核性視網膜血管炎大多發生於雙側,且發炎較嚴重有所不同。
「Eales' disease」的治療,包括(一)藥物治療:在活躍的血管周圍炎階段,皮質類固醇是主要使用的控制發炎藥物;如果病患皮膚結核菌素測試陽性,可給予抗結核藥物治療為期九個月。黃斑部水腫雖少見,但發生時,可使用後結膜下注射triamcinolone。補充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C和A,胡蘿蔔素,銅,鋅和硒。當病患對類固醇治療反應不佳時,可考慮使用cyclosporine或 azathioprine。(二)網膜雷射治療:針對微血管無灌注的網膜,可施予雷射治療。(三)玻璃體內注射藥物:由於網膜缺血與慢性發炎,造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濃度上升,所以玻璃體內注射bevacizumab,有用來使用於消退新生血管,雖然可能使玻璃體出血加速吸收,但亦可能增加牽扯性視網膜剝離的風險;至於以 ranibizumab 或 aflibercept 治療目前沒有報告。此外玻璃體內注射triamcinolone,雖可降低發炎,但有青光眼與白內障的併發症。(四)玻璃體切除手術:針對吸收緩慢的玻璃體出血,或併發視網膜剝離時,可進行手術治療,包括眼內雷射等術式。
近來已傾向於將「Eales' disease」稱為presumed tuberculous retinal periphlebitis,可用抗結核藥物加上短期口服類固醇來治療。若檢查結果排除結核感染,則可稱為 idiopathic occlusive vasculitis。但皮膚結核菌素測試缺點有判斷不易、需要專業受訓人員,病人需要48 至72 小時回診,在施打過卡介苗族群或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患者易產生偽陽性。在免疫不全患者如愛滋病毒感染者則易呈現偽陰性。
全血丙型干擾素檢驗(T-cell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s, QuantiFERON) 為免疫診斷方法,可測量 T cells 因為特異性結核分枝桿菌抗原刺激所製造的丙型干擾素;感染過結核的淋巴球會活化並分泌丙型干擾素,再經由 E L I S A (Q F T - G )或 E L I S P O T 的方法(T -S POT . T B)來進行丙型干擾素的偵測及定量;越多結核分枝桿菌,全血檢測出的量越高。全血丙型干擾素檢驗可據以分辨施打過卡介苗族群或實際感染的病患,但是無法區別潛伏性結核和活動性結核。最近的研究顯示全血丙型干擾素檢驗對於結核性葡萄膜炎的診斷,優於皮膚結核菌素測試。此外可考慮安排核磁共振鑑別診斷視神經炎引發之視網膜新生血管。
「Eales' disease」這個病名,也許有天會成為歷史名詞。
Posted by blinddoc at 10/31/2015 07:06:00 AM 0 comments
Labels: 眼科知識
Sunday, September 06, 2015
未雨綢繆
老花眼目前沒有預防或根治方法,無法像近視可以藉由藥物控制避免增加太快。
有人以為老花眼鏡會愈戴度數愈深,所以拒絕戴老花眼鏡,其實不管有沒有戴老花眼鏡,因為水晶體越來越失去彈性,伴隨睫狀肌調節力量減弱,還是會約五年增加五十度。
可以使用一些撇步,來改善生活不便。
1. 避免在四十歲前就老眼昏花,不宜長時間盯著電腦平板或手機螢幕,最好每30分鐘就休息一會,伸展四肢看看遠方,放鬆繃緊的睫狀體肌肉。
2. 四十歲之後,原來是近視的人,若工作上需要大量閱讀或使用電腦,可以考慮照原本近視度數減少一百至一百五十度來配戴眼鏡,用以抵銷老花眼。閱讀文件或生活中看近物時,大致可以清晰。只有開車或必須看遠很清楚時,才需要戴完全矯正的眼鏡。
3. 不要在路邊攤買老花眼鏡,因為每人雙眼度數不見得都相同,除了遠視近視外,還會有散光;必須由眼科團隊精確驗光試戴,選擇磨製光滑合格的鏡片。正確的雙眼瞳孔距離、眼睛到鏡片距離、精確光學中心,及適當鏡面傾斜度,全都到位,長期使用才會安全舒適。粗糙的鏡框與磨片,不僅會傷害眼睛,也可能侵蝕眼周皮膚。
4. 近視合併老花,若想接受雷射手術治療近視,近視度數最好超過四百度,如此接受雷射手術才能達到預期改善效果。
Posted by blinddoc at 9/06/2015 03:36:00 PM 0 comments
Labels: 眼科知識
Tuesday, August 18, 2015
破解老花眼全攻略
簡易老花眼鏡 |
什麼是老花眼?
當人們發現要把說明書拿遠一點才看的清楚,看報紙或剪指甲時覺得吃力,看遠看近調節有時間差。常覺得閱讀時只看一會就開始疲勞酸澀,而且光線越暗越模糊,兩眉之間會酸痛,甚至頭痛噁心,老花眼已悄悄上身。
為何會老花眼?
水晶體位於眼球內的瞳孔後方,形狀有如雙凸透鏡,類似相機鏡頭。水晶體周圍連結彈性組織,稱為「懸韌帶」,再固定於睫狀體。水晶體的厚薄可以因睫狀體的收縮或放鬆,帶動懸韌帶的鬆緊而改變。當水晶體變薄使人類可看遠,水晶體變厚可看近。
正常水晶體外由被膜包覆水溶性蛋白質所構成,但因吸收環境中可見光和紫外線同時,水溶性蛋白質會因光變性,成為不可水溶性蛋白質;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變愈大愈厚,也會越來越沒有彈性,改變形狀的能力愈差,再伴隨睫狀肌力量減弱,調焦能力於是降低,初期造成老花眼,水晶體混濁程度日漸嚴重,就形成白內障,造成視覺障礙。
如何改善尚未白內障的老花眼?
年齡45至50歲的人其調焦力會逐漸降低至小於2 屈光度,然後在70歲時會降低到0屈光度,水晶體就幾乎無法調焦。老花眼症狀約以40歲為分界,近視眼者約45歲開始有感覺,遠視眼者可能約38歲就有困擾。初期可以將室內光線調亮,手伸長些,最簡單方便的方法就是配戴老花眼鏡。
因為老花眼是生理老化過程中所表現的症狀,到目前為止,並無藥物、食物或運動可以預防它的產生。但如果有視覺疲勞症狀,可用眼藥水減輕症狀。
年齡、水晶體調節力和老花眼鏡所需度數參考表 |
為何有些人在得到白內障初期會有「視力的第二春」?
有些人的白內障是水晶體中心的晶核均勻變硬,形成固定的雙凸透鏡,類似看近的放大鏡功能,會自覺看近變得較清楚,但隨著白內障混濁程度日漸嚴重,接著而來就是視力降低。 如何改善已經白內障的老花眼? 白內障初期,若試戴合適度數還能得到夠用視力,可以先配戴眼鏡。但若仍無法有效改善視力,且影響日常生活時,就應該接受白內障手術。
如何改善已開好白內障手術的老花眼?
一般白內障術後,若植入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僅能提供看遠清楚的單一功能,閱讀時尚需配戴老花眼鏡,或預留一點近視來解決老花問題。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則具備看遠和看近的功能,可以提高生活品質,降低老人對眼鏡的依賴,同時改善白內障及老花問題。
Posted by blinddoc at 8/18/2015 03:29:00 PM 1 comments
Labels: 眼科知識
Saturday, August 01, 2015
不曾離開的植物
Posted by blinddoc at 8/01/2015 06:14:00 AM 3 comments
Labels: 秘密花園
Sunday, July 19, 2015
正確診斷黃斑部病變的利器 - 沒有輻射線的「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
網膜是形成眼球壁最內層的薄膜,功能相當於照相機底片,使我們能看到外界物體。而黃斑部位於網膜中央,雖然只是長軸三毫米橫向橢圓形,卻是感受精細視力最重要構造。
任何黃斑部的病變都會引起視力急劇下降,在視覺中心造成絕對暗點,或看東西扭曲變形等症狀;在周邊網膜較大的破洞對視力的殺傷力,有時反而不及病灶較小的黃斑部病變。
所謂黃斑部病變,廣義來說只要是發生在黃斑部的問題,都可以統稱為黃斑部病變。常見問題包括:網膜內積水引發水腫、微血管管壁損壞出血、含膽脂結晶的黃色滲出物沉積、網膜微血管擴張或鼓脹造成微血管瘤、黃斑部中心產生裂孔、黃斑部表面增生皺褶、黃斑部視網膜劈裂、玻璃體對黃斑部拉扯等。
這些目不暇給的診斷,都因「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 的發明而讓眼科醫師對黃斑部病因的判讀更為清晰詳盡。雖然冠上「斷層掃描」,但這項檢查沒有輻射線,不須注射顯影藥劑,使用 700 到 1000 奈米比可見光波長更長的紅外光源,是非接觸式、非侵入性眼科影像診斷技術,軸向解析度高達 5微米,解像力極佳。
正確診斷才能提供病患有效治療,例如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圖一)引起的出血、或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可以使用眼球內注射血管內皮細胞生成因子抑制劑或是類固醇藥物,來改善或穩定視力。初期黃斑部裂孔、或拉扯範圍較小的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已可透過注射蛋白質酶,來改善病況。
可打針治療的黃斑部病變 |
而較大的黃斑部裂孔、黃斑部表面皺褶、黃斑部視網膜劈裂(圖二)、拉扯範圍過大的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則必須藉由玻璃體切除手術清除拉扯的不正常增生組織。
應該手術治療的黃斑部病變 |
由於黃斑部病變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僅有類似近視或老花的視力模糊,若只發生在單眼,患者通常難以即時察覺;平時可透過自我檢查,如雙眼輪流看磁磚、棋盤等方格,觀察是否有直線扭曲。
阿姆斯勒方格表(上為正常,下為變形) |
Posted by blinddoc at 7/19/2015 06:56:00 AM 0 comments
Labels: 眼科知識
Monday, June 29, 2015
明哲才能保身?
擔心會聽到的話,終於在家屬情緒必須有個出口時脫口而出了 ...
說送去恩主公醫院是送錯,所以女兒才會走了; 現在兒子ㄧ定要轉到台大,不能再有任何疏失...
事已至此,誰還能怪和信醫院第一時間拒收傷者呢? 因為早可以想像盲目的媒體與無辜的民眾未來會如何責怪醫院治療不力。
家屬的痛苦全國上下感同身受,沒人敢苛責;但這個沉重的責任,怎麼又轉移到醫院與醫師身上來了。
若不是國家法令有欠嚴謹,不肖商人只顧賺錢,讓這個善良女孩第一時間受傷太重,呼吸道與肺部百分百灼傷,怎會有這個悲傷的結果?
我相信重傷者送到醫院後,醫護人員已經盡全力跟死神拔河了,真的無法承受家屬這種說法。
但現在恩主公的醫師雖然悲憤,也只能默默拭淚;更怕最後該負責的人脫罪脫產,反而是醫院與醫師背黑鍋。
好難受,為了傷者與家庭的漫漫痛苦,為了風雨飄搖的醫界必須像和信醫院一樣明哲才能保身。
Posted by blinddoc at 6/29/2015 08:18:00 PM 0 comments
Tuesday, May 19, 2015
笑看他樓起 冷望他樓塌
這幾日是對台灣醫師士氣打擊極大的時刻,但可怕的是,終結資深醫師悲慘的宿命只能靠醫師自行放棄、自求解脫,敢問捍衛全民健康的未來守護者在何處?
Posted by blinddoc at 5/19/2015 08:37:00 PM 3 comments
Thursday, April 16, 2015
Friday, April 03, 2015
Thursday, March 26, 2015
Friday, February 27, 2015
Monday, February 09, 2015
眼內結核
結核病為台灣主要傳染病,常見致病原為結核桿菌。結核桿菌是絕對需氧菌,生存在含氧高器官,由飛沫侵入肺部後,可能經由淋巴血液循環,侵犯眼部。眼內結核可單獨發生,或是合併其他部位結核。眼內結核較難診斷,除少見外,因眼部較難獲得細菌證據。
眼內結核可能以鞏膜炎、結膜炎、角膜炎、淚囊炎、淚腺炎、眼窩膿腫、視神經炎表現外,葡萄膜炎最多。五成為雙側發生,合併視網膜出血、局部脈絡膜炎、玻璃體混濁。當病患有以上眼部表現時,需選擇適當診斷工具,可先做螢光眼底血管攝影。
眼部採樣檢查困難在於須手術才能獲取檢體。需要靠皮膚結核菌素測試、眼內房液聚合連鎖反應、酵素連結免疫吸附法等方式輔助診斷。因此以往多數眼內結核診斷是推論於眼部典型症狀,合併身體其他部位結核,及皮膚結核菌素測試陽性。但皮膚測試缺點為病人需要48小時回診判定,施打過卡介苗者易產生偽陽性,免疫不全者易呈現偽陰性。
結核桿菌群直接檢測法可直接檢測檢體中是否含有結核桿菌核糖體核糖核酸,藉此區別結核桿菌是否具繁殖力;全血丙型干擾素檢驗只需抽血。急性典型眼內炎加上陽性全血丙型干擾素檢驗,不論有無身體症狀,則可考慮眼內結核。研究顯示全血丙型干擾素檢驗對於眼內結核診斷,優於皮膚測試。
目前診斷眼內結核準則為:首先排除其他原因,臨床病史與接觸史,身體與眼部症狀;眼部檢驗屬直接證據,可確切診斷,包括抹片檢查陽性,或培養出結核桿菌;結核桿菌聚合連鎖反應陽性,或結核桿菌群直接檢測法陽性。身體檢驗為輔助診斷,包括皮膚結核菌素測試陽性,或全血丙型干擾素檢驗陽性,胸部X光有病灶,確有肺外結核;最後是治療試驗診斷,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四到六周,若眼部病況改善,也可考慮是眼內結核。
Posted by blinddoc at 2/09/2015 06:55:00 PM 0 comments
Sunday, January 11, 2015
Monday, January 05, 2015
視網膜剝離簡介
Posted by blinddoc at 1/05/2015 07:11:00 PM 1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