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08, 2014
Thursday, May 01, 2014
有鳳來儀
上班中偶爾需要在大樓間穿梭,刻意走出恆溫空調人工光源的室內;難得走在陽光下,最喜歡流連路邊的花草,忍不住心靈交流幾句。
「今天光線與微風很好啊,開得那麼漂亮!」
雖然人是還在工作中 ON 的狀態,卻開始想念家裡的植物了。最近春神降臨,多肉植物長得胖嘟嘟的,煞是可愛;沉睡的枯枝都甦醒綻發出綠葉,彷彿約好歡天喜地開著繽紛的花。
最令人驚喜的是,低矮的灌木裡,飛來了綠繡眼,不怕人的築了巢,還下了兩顆蛋;悄悄地隔著落地窗關心,觀察鳥媽媽飛進飛出,想著家中哪裡來的好福氣,可以有鳳來儀。
最近很是羨慕一些不慣用或不情願用成語的神人,他們可以恣意揮灑三五十個字,描繪出四字成語就能表達的意境,因為不是直白的頭腦能做到。
Posted by
blinddoc
at
5/01/2014 01:25:00 PM
2
comments
Tuesday, January 12, 2010
恆溫
冬天來臨之前,買了兩支綠鬣蜥,天可憐見,這絕不是我的主意。
天氣漸漸冷了,綠鬣蜥活力差了,無精打采的。豹紋守宮更誇張,任肥嘟嘟的麵包蟲在面前爬來爬去,三過家門而不入口,必須買嬰兒食品的肉泥,抽到針筒裡餵食,否則圓滾滾的尾巴瘦得乾扁扁的。
更專業的寵物店專家指示,爬蟲類是冷血動物,寒冬壓境,加熱石與烤燈是不夠的,必須要增設會隨氣溫下降而啟動的開關才行。
建議設定在攝氏 26 度,前些日子氣候暖些,傍晚燈才會亮;最近寒流輪番上陣,幾乎整天沒滅過。(環保人士請見諒)
果真差很大,三位嬌客不僅胃口變好了,雄糾氣昂還面帶微笑。時間久了,一看到燈亮,反射地想到現在氣溫低於 26 度。
現實生活中,能擁有一台這樣的控溫器多好啊,心裡冷了,有一盞燈倏地照亮給人溫度;手腳暖和了,舒口氣,雖然燈息了,知道還在那裡捍衛下回寒意。
但身為恆溫動物的人類,有這樣的念頭好像有點可恥,得自己跳蹦生熱才像樣。
Posted by
blinddoc
at
1/12/2010 08:38:00 PM
6
comments
Sunday, July 27, 2008
多多生病了
其實這次進京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去看米勒畫展,而是帶多多去看醫生(精確的說法是去給醫生看)。
因為多多連日來茶不思飯不想,先去買呆呆的寵物店詢問,說是可能寄生蟲感染,花了五百大洋買了罐藥粉,還要先裹在麥皮蟲身上餵食,但幾天下來沒有起色。
上網查了居家附近專看蜥蜴的醫生,都只有平常日的下午五點前看診(生活品質真好!),實在挪不出時間提早下班帶牠去。
最後還是哥哥翻了「兩棲爬蟲動物」特輯 II,找到剛果動物醫院的介紹,打電話詢問星期六下午也有看診,於是預約了六點。
出發前一天卡玫基颱風肆虐,冒雨送主任回家的路上聊到隔天要北上,主任問我去台北幹嘛,我誠實回答:「帶我家蜥蜴去看醫生。」
「帶誰去看醫生?」主任不敢相信她的耳朵。
「帶我家蜥蜴去看醫生。」我覺得自己好像不知民間疾苦心虛起來,但為了孩子的生命教育只好如此行。
怕嚇著無辜百姓,也不敢帶著多多坐高鐵,於是只能開車前往。準時到了醫院,共有三個診間,除了多多,還有兩位,不,兩隻兔子在看診。
原來剛果動物醫院是專看非犬貓的醫療機構,醫師很親切也很專業,他說多多可能是吃進沙子或寄生蟲感染。可是已經吃了藥還沒好啊?他說可能是不同類的寄生蟲,要吃另一種藥試試。另外要把飼養箱的沙子撤掉,換上廚房紙巾。
真的是很視病如親的醫院,還細心的把多多名字與動物種類寫在藥袋上,連飯前服用都標示清楚。我合理懷疑醫院評鑑委員一定有先來觀摩過獸醫院,之後才訂定許多人醫院評鑑標準。
長途跋涉尋訪名醫,四百元換來仔細看診與珍貴藥水,我再也不敢嫌到隔壁診所看人醫師麻煩又太貴;人不如獸莫此為甚,衷心期盼多多蜥體康泰早日康復,盲醫師荷包不再失血。
Posted by
blinddoc
at
7/27/2008 10:12:00 AM
13
comments
Labels: 蟲魚鳥獸
Sunday, December 09, 2007
再來一隻
搬家後,哥哥覺得豹紋守宮「多多」一個"人"太孤單了,於是在他的哀求下,考慮再買一隻蜥蜴和牠作伴。
但是大都市裡的豹紋守宮比較貴,水族店老闆建議紅鬆獅蜥 (Bearded dragon, Pogona) 比較便宜,個性又溫馴,可以和豹紋守宮養在一起。因為牠反應慢吞吞的,哥哥取名「呆呆」。初開始,和多多一樣餵食麥皮蟲,但是蟲兒對呆呆來說太大了吞不下去,瘦到前胸貼後背無法自行進食。哥哥細心地用鑷子夾蟋蟀餵牠吃,才又慢慢長肉。現在換成比較小的麵包蟲,最多可以連續吃十一隻了。
今天陽光普照,呆呆趴在加熱石上享受日光浴;多多本安睡在牠專屬的窩裡,察覺快門的聲響,探出頭來;至於拍照的我,嚇得幸虧有防手震,才能維持畫質。
套句大宅門老爺的話:「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絶不讓第三隻蜥蜴進門!」
Posted by
blinddoc
at
12/09/2007 11:14:00 AM
8
comments
Labels: 蟲魚鳥獸
Monday, December 03, 2007
拼了
心情常沒來由的煩悶,今天台抗日輸球,總算找到個正當理由。擇日不如撞日,說件千鈞一髮的瑣事,登幾張驚悚照片。
搬家,除了人要跟上,為了不要驚擾房東拿不回押金,無毛寵物也得一併遷走,於是我最想擺脫的豹紋守宮依然如影隨形。
嘴裡叨唸討厭冷血動物,既然養了,得盡些義務,冬天怕牠失溫,買了個加熱石噓寒問暖;寒流來襲,太陽下山後再加頂烤燈,幫牠從頭暖到腳。
沒想到幾天前一早起來,發現原本昂揚挺立的烤燈,夜裡居然垂頭喪氣,靠到玻璃箱邊,又貼近木板牆;高溫融化了金屬,木頭差點燒起來。
Posted by
blinddoc
at
12/03/2007 08:30:00 PM
5
comments
Monday, June 04, 2007
What Brought You Here?
那天去參加英語班親師座談,主任介紹下學期的課程與師資,她說新的英語老師是這小城裡唯一擁有博士學位的外籍老師,是加拿大的自然醫學博士,來台灣五年了。
主任興高采烈地介紹這位外師如何將她的專業傳授給小朋友,譬如告訴他們感冒的時候不要吃藥,只要用熱水泡腳就會好了等等。
在場的五位媽媽雖然不熟稔,但心裡納悶的好像都是好好的加拿大自然醫師不當,為什麼要來台灣教美語呢?在台灣教美語真的那麼好賺嗎?
終於有位媽媽開口問了,主任也不知如何回答,於是建議既然外師就在隔壁辦公室,請她過來跟我們見個面好了。
外師自信飄然進來了,首先用英文打破沉默說:"妳們想知道什麼呢?"
同一位媽媽又問了:"What brought you here?"
外師沉吟半响說:"因為我和我先生都喜歡 Asia,妳們聽得懂 Asia 嗎?"
看到全部媽媽都誠懇點頭,於是她心防稍微鬆懈了:"我和我先生都是自然醫學博士,夢想有天能建造一個 Spa;後來我們到亞洲旅行,在菲律賓看到一塊地,都覺得很喜歡。可是我們在加拿大一天只看四個病人,存的錢不夠,聽朋友說在台灣教美語可以賺比較多錢,所以我們就決定到台灣工作。"
"事情果然很順利,我們存夠錢買下菲律賓那塊土地,開始 Spa 的興建;打好地基,剛架好兩根支柱時,我先生忽然決定不想再做了,於是他放棄這個計畫,離開我,回到加拿大去了。而我漸漸喜歡在台灣的生活,所以繼續留在這裡。"
她描述的表情雲淡風清,原意不在探人隱私的我們隨著過程起伏心情急轉直下,我努力將 "啊!?"控制在聲帶裡。
偌大教室裡只聽見冷氣運轉的聲音,她彷彿也感到交淺言深,微微一笑說:"Okay, that's it." 轉身回辦公室了。
身經波折的人們也許在生命無常的磨練中,漸漸習慣把不知向誰傾訴的苦楚埋藏在本我最底層,安靜認份地活著。終於在意志力疲乏的某日,即使是陌生人不經意的一句:"What brought you here?" 所有暗潮洶湧的昨日種種,千頭萬緒千言萬語獲得宣洩出口,即便最後仍然獨自百感交集化為望天喟嘆。
無尾鳳蝶的終齡幼蟲結蛹時,除了要吐絲固定尾端,還要用另一條絲裹穩腰部。因為蛻皮成蛹時,牠必須力氣夠大,才能甩落身上舊皮。牠之所以要固定好兩端,就是為了抗衡自己掙脫過去的強大蛻皮力量。
除了人類以外的生物絕對不會浪費能量去做沒有意義的事情,毛蟲耗盡氣力為著羽化彩蝶,人類若能擺脫昔日束縛牽絆,未來雖然依舊匍匐前進,至少偶爾能夠展現舒坦姿態。
Posted by
blinddoc
at
6/04/2007 09:11:00 PM
2
comments
Friday, May 18, 2007
必也正名乎
根據維基百科,經過基因分析,認為小熊貓與美洲大陸的浣熊親緣關係最接近,應該單獨列為小熊貓科。
雖然名字差一個字,但小熊貓(Lesser panda)就是小熊貓,牠不是小的大熊貓,也不是大熊貓的一部分。
小熊貓長約50至60公分,體重約3至5公斤,身體軀幹毛為栗色,四肢和腹有些黑色毛,面部白色花紋不像大熊貓那樣明顯;前爪根骨的一部分突起成手指狀,可作為第六手指抓握物品,與大熊貓相同。
雖然第六手指能抓握物品,和大熊貓相同。但小熊貓就是小熊貓,牠不是小的大熊貓,也不是大熊貓的一部分。
小熊貓以竹葉、樹葉、果實、小鳥、鳥卵等為食物。主為夜行性,白天在樹上睡眠。
雖然同樣吃竹葉,但小熊貓就是小熊貓,牠不是小的大熊貓,也不是大熊貓的一部分。
目前小熊貓已被列入IUCN紅色名錄的瀕危級別,非常稀有珍貴,嚴格禁止捕獵交易。
大熊貓的存在有其價值,小熊貓也具獨特意義。
Posted by
blinddoc
at
5/18/2007 05:03:00 PM
1 comments
Monday, April 30, 2007
Panda vs. Prada
人都到了四川,除了登峨嵋山尋找倚天劍,能不去會會熊貓嗎?
就在中國政府於4月26日由臥龍經成都抵香港機場贈送香港兩隻大熊前夕,造訪任大人小孩見了都會童心大發的中國國寶。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位處成都市北郊斧頭山,距市區10公里,有一條寬闊的熊貓大道與市區相連,現已成為中國移地保護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主要基地之一。在熊貓大道上,看見這母子相依的塑像,心跳就開始加速了。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是專為大熊貓保護研究提供資金支援的非盈利性獨立法人社團,常年飼養有大熊貓、小熊貓、黑頸鸛、白鸛、白天鵝、黑天鵝、雁、鴛鴦及孔雀等動物。
熊貓!熊貓在哪裡?進了大門每個人都急著問。可愛造型的熊貓已不能滿足瞬間返老還童的人類。
經過十餘分鐘的步行,終於親眼見到卡通味渾然天成的熊貓,年幼熊貓爬上爬下好不口愛,在文物古蹟見不到的洋人原來都打這兒來了。全部人都瘋了,好像記憶卡不用錢拼命拍照。
至於年長大熊貓就懶散多了,專心地啃著竹子頭也不抬,甚至狂吃的四腳朝天。仔細看,牠們會把竹子外層的硬皮先剝掉,只嚼裡面多汁的部分,有點像人類吃甘蔗先削皮。大熊貓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和平友好的象徵,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三省,野外總數不足 1000只,80%以上的大熊貓分布在四川境內。
成都所屬的崇州、都江堰、大邑、彭州及節崍等地,均有大熊貓出沒。熊貓是四川獨特而寶貴的自然資源,怪不得會設置這個警語。
希望有一天,雖然天下紅雨才會有這麼一天,每位門診如市場的醫師診間門口,都可以貼上這則愛心標語。不過如果是專業顧門口(專業顧問)就免了 XD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系歡迎各界捐款,以資助保護大熊貓;所以在出口旁設有紀念品中心,盲醫師一向愛護動物不落人後(?),聽到敗家又可做愛心,當場血拼不手軟。
可是怎麼身邊的資深先拜不動如山,不才如我恭謹請教:前輩不買些回去送嫂夫人嗎?
前輩對著台灣的方向虔敬回答:賢妻註文的禮物,已經在香港機場的名店裡了。
盲醫師贊曰:只要 Prada,不要 Panda! 給我 Prada,其餘免談!有妻品味出眾,夫復何求!
Posted by
blinddoc
at
4/30/2007 08:18:00 PM
5
comments
Saturday, March 10, 2007
嬌貴的公主
安徒生童話故事裡,真正嬌貴的公主才能感覺到20層床墊和20條鵝毛被下的一顆小碗豆;可以想見公主用纖纖玉指托著腮,細著輕柔嗓音,嬌嗔訴說自己非什麼特殊料理不食。
某天有同學送給哥哥兩顆棉桿竹節蟲的卵,放在昆蟲箱裡,等候卵孵化時。
終於綠色略帶透明的若蟲孵出了,哥哥在舅舅家找到了番石榴葉,仔細洗淨吸乾水分,恭請蟲兒,但牠不肯吃。
或許是基因庫殘存著對伸展枝枒的記憶,哥哥查書後在校園中發現了樟樹,刻意保留著枝葉完整,像媽媽逗著孩子巴望寶寶多吃一口,輕手把蟲兒移到葉上,若蟲還是不吃。
這樣絕食明志兩天,眼看蟲兒活不了;向鄰居討來玫瑰葉子,等待奇蹟出現。只見牠蓮步輕移,咬下了生命中第一口食物。
我開車尋了三家花店,聲明要沒灑農藥葉片幼嫩的玫瑰;老闆帶著我繞過鮮豔錦簇的花海,到後面的花圃裡,選定一株花苞未萌初發新葉的盆栽。
老闆狐疑問我為什麼不要賣相美麗的盛開花朵,我靦腆回答是要餵蟲的。
「那妳得用有機肥料才可以,要給蟲兒吃的不能用化學肥料!」老闆認真地指導。二話不說除了綠葉盆栽外,又買了包標示保證是海鳥排泄物的天然肥料。
蟲兒在玫瑰葉叢中好活潑啊,一會兒就嚼了半個圓;我們看得出了神,想到多日折騰總算讓蟲兒不致死在家裡,暫時放下一顆心。
蟲兒寧可餓死也只吃有機肥料栽培的玫瑰嫩葉,真是竹節蟲界的嬌貴公主,這事千萬別讓小王子知道。
Posted by
blinddoc
at
3/10/2007 08:00:00 PM
4
comments
Tuesday, March 06, 2007
車埕印象
車埕位於南投縣水里鄉明潭壩頂下方,是鐵路集集支線的終點。全長 29.7公里的集集線是台鐵支線中最長的一條,起點是二水,終點站就是車埕。
所謂集集懷舊之旅,被人潮簇擁得太熱鬧了,遊客稀落的車埕更能挑弄思古幽情。
這樣的寧靜安適,沒有幾分鐘好光景。拼觀光的國樂演奏,喧騰鑼鼓使張合的嘴如默劇般無聲,只能效法緘口苦行僧踅著周圍;走到無人的速寫攤位前,原來畫家就是樂團的指揮,真是多才多藝。
以後看門診中如果 blogging 靈感來了,臨走前盲醫師也要留張寫意紙條附庸風雅一番。
車埕社區結合鐵道文化與木材工業,開發出木製生活用具,及木桶型鐵路便當盒。買張木頭板凳,來桶排骨便當,證明到此一遊,也算聊表支持同胞心意。
本文所附照片皆依攝影時序排列,愛豬人士大可放心,五臟廟內的酥脆排骨,與這隻好命麝香豬概無相關 :)
Posted by
blinddoc
at
3/06/2007 01:32:00 PM
4
comments
Wednesday, February 28, 2007
Saturday, February 17, 2007
Thursday, February 15, 2007
Sunday, January 28, 2007
Tuesday, January 23, 2007
Monday, January 22, 2007
Monday, January 15, 2007
Sunday, January 14, 2007
Sunday, December 31, 2006
破蛹重生
故事的起頭是:哥哥從學校救回了一隻毛毛蟲。
話說是救回,有一點曲折:在教室外的日日春葉子上,同學們因為看見了三隻鮮綠肥大的毛毛蟲而驚叫著,最後毛毛蟲被老師送進了垃圾桶。第二天哥哥趁老師不注意時,用紙把一息尚存的毛毛蟲輕輕推進小紙盒中,再帶回家裡。
如同一般入世的媽媽,對毛毛蟲不會有好感;最後選擇相互尊重,只要你自行處理,我就讓牠留在家裡。於是哥哥開始養育毛毛蟲的生活,每天從學校帶回日日春葉子餵食。
有一天,毛毛蟲蛻皮了,從頭部開始退殼,然後身體慢慢蠕動,脫離薄薄的一層舊皮。
又有一天,毛毛蟲不吃也不動,以為養不活了;腹部變成墨綠色,接著身體縮短,原來是化蛹。
相處那麼久,即便到此刻,還是不明白牠的身分,只能耐心等待。
直到某一天,毛毛蟲破蛹而出,羽化成一隻墨綠色迷彩斑紋的蛾,襯上黃褐白線花樣,絢麗非常。牠頭部小,觸角是黃褐色,複眼大,在翅膀左右還有一對假眼睛。
原來牠是夾竹桃天蛾(Daphnis nerii),歷經漫長等待,終於辨明正身。細心的哥哥保存了生命的軌跡,為牠留下蛻變的紀錄。
可惜過了幾天,牠就此靜止再也不動了。
在人脆弱的心底,所幸還能深藏著夢想。不論外人是否能夠理解,即使自己有時也感覺迷惘。
有的夢想,努力配合幸運,可以在不遠將來實現;但或許直到生命終止,耗盡心血也無從完成。
還好在破蛹掙扎過程中,受困靈魂能在夢想裡體驗璀璨自由。
Farewell, 2006!
Posted by
blinddoc
at
12/31/2006 01:08:00 PM
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