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6, 2006

最接近目前醫學水準的治療

有朋友留言擔心我所謂的最接近目前醫學水準的治療,請容我在此說明。

譬如說目前有一種新治療方法,看醫學期刊報告感覺比現在的好,但仍在人體試驗階段,或還沒有大規模臨床研究定論,所以不適合馬上用在你的病人身上。

或是明知道比較好,但需要自費,你的病人聽過你的解釋,負擔不起;難道你能因為他沒錢,就不幫他解決問題嗎?當然必須充分討論後,找出一個最適合他的方式。

對於老年黃斑部病變的治療,目前光動力療法是最好的方法,但一支藥劑需自費五萬多元台幣,有位阿伯收了一甲地的水果,才付得起費用。拿不出這筆錢的病患,難道你只跟他說很抱歉沒法醫了嗎?醫生當然要幫病人想別的辦法,所以第二考慮是經瞳孔熱治療法或類固醇眼內注射,不需自費藥劑,健保給付大部分費用,病患只需負擔小部分。

對於白內障手術人工水晶體的選擇,目前有許多不同設計自費的廠牌,一片除健保給付外,需多花兩萬多至三萬不等;如果能負擔得起,對醫師來說,手術本身都不是問題;但必須考慮病患的經濟因素,用最適合他的廠牌。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也很好,但你若問我是否有更好的?當然有,但使用者需付費。

再舉兩個例子:我們買車,手頭寬裕的,可以在賓士奧迪中考慮;預算無上限的大戶,你可以鑑賞賓特利或勞斯萊斯;難道豐田匯豐的自小客從高雄出發,開不到台北嗎?女人每天提的包包,勤儉持家的用百貨週年慶贈品依然開心過日子,也有人不講究吃穿,非Salvatore Ferragamo 或 Hermes 包不知如何出門,皮包不就是拿來裝東西的嗎?每人感受不同,但必須量力而為。

以上所舉例單指眼科部分,歡迎同業先進提出見解;最後結論就是:全民健保不能包山包海,它只能提供我們基本的醫療需求;其他更高水準的治療,台灣不輸世界各國,但必須醫病雙方取得共識互信,多方考量,做最合宜現況的決定。

5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沒想到得來長篇回應,雖然跟我想的角度差很遠,還是感謝醫生。

唉,以病人的觀點來說,「最接近目前醫學水準」,換句話說,就是「次於目前最好的醫療」。

如果我的醫生一五一十解釋了所有的醫療方法,而病人礙於經濟或別的原因,不能選擇符合目前(台灣)醫學水準的治療,我可以接受,雖然這是一件悲哀的事。

我怕的是,碰到醫生自己的醫療品質,只能到「最接近目前的醫學水準」而已,病人又無從知道,那病人就更悲慘了。

Anonymous said...

Dear y.r.,

我們得到共識了。

我了解你的擔心,絶大多數醫生都會不斷鞭策自己,也努力教育後進;就如同陳教授及其他師長的身教言教,像腳前明燈指引我們。

醫界與大眾必須持續溝通,謝謝你的寶貴意見。

Anonymous said...

對於所謂的醫療水準
盲醫師的解釋似乎偏重於"硬體"
其實我認為重點應該是在"軟體"
即所謂的"醫術"
一般對醫師的醫術的評價不應該用"最好"
因為不可能每個醫師都是最好的
應該是用是否符合"一般水準"以上
即使是最好的醫師也有出錯的時候
所以醫術的好壞不該是以個案來評估
(當然這種講法也許很多病人跟家屬無法接受)
除非它是明顯的疏失
否則應該是以醫師以往治療病人的紀錄與同儕比較是否在平均水準以上
如此才能真正了解一個醫師的醫療水準

Anonymous said...

其實醫生原來寫的是「醫學水準」,這比較容易籠統區分,例如美國的醫學水準<->台灣的醫學水準、或者台北首都的醫學水準<->北京的醫學水準。跟病人沒直接關係,跟醫生深造大有關係。

做為病人,擔心的是醫療水準,與病人的關係密切一點,比如說動心臟手術,是哪家醫院醫療水準好?哪位醫師醫療技術水準高?

問題是,不管是醫學水準還是醫療水準,醫生只能做到最接近目前(最好)的水準,所代表的現實意義,對醫生、病人,都是一種無奈。

Anonymous said...

謝謝二位寶貴意見!

新春愉快!